东乡族庄稼汉的“藜麦生活”:故土“刨出”生活新希望
甘肃临夏9月6日电 (艾庆龙)初秋清晨,大西北的山中,不断有冷风吹过。马有龙却丝毫不受影响,手握镰刀,脚步匆匆进入一人多高的藜麦田中,身体起伏间便将藜麦收割完毕。
图为甘肃临夏州东乡县齐鲁村大面积种植的藜麦。 艾庆龙 摄“原来一亩地收入700元已算好收成。如今,一亩地收成近2000元。”马有龙是甘肃临夏州东乡县齐鲁村“庄稼汉”,此前一直种植玉米、土豆等传统作物,他就想在土地中“苦出”一个名堂,但靠天吃饭,劳苦一年的收成仅能维持一家生计。而如今,上述情况“渐行渐远”,来自藜麦的收入越发增加着他对生活的希望。
“藜麦种植地选择在背风向阳、通透性强的沙质土壤中。”对藜麦一见钟情的马有龙告诉记者,种植藜麦与传统作物相比,过程类似,只是需要考虑到藜麦种子比较小,顶土能力不强,在翻耕时需细心将杂草和坚硬的土块清理掉即可。
大面积成熟的藜麦田在微风吹动下,好似翻滚的“红色海洋”。当地村民们或持镰刀,或推收割机在田间耕作,呈现出繁忙之景。马有龙表示,成熟的藜麦采收时间不能太晚,否则会产生倒伏现象,麦粒洒落田间,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。
位于平均海拔2600米的高寒山区的东乡县,是国列省扶重点贫困县,其境内缺水,植被稀疏,村民祖祖辈辈“种田生活”依旧无法改变落后面貌。
图为齐鲁村村民正收割藜麦。 艾庆龙 摄以马有龙为代表的中年村民基本没有上学经历,有的甚至都不会讲普通话。外出务工沟通存在阻碍,即使选择成为苦力,加之生活成本,一年也所剩无几。“守着一亩三分地,下个苦功夫”也就成为了无奈之举,村民们看着窄陡土路、“清一色”的土坯房,却又无法改变……
“引水、修路、建设新农村。”成为布楞沟村乃至东乡县的发展契机。2013年,中国石化开始定点帮扶东乡县。
中国石化宣传工作部副主任阎慧蓉介绍说,截至2018年底,中国石化在东乡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.1亿元,实施46个扶贫项目,累计实现2021户,1万余人脱贫,解决了布楞沟流域行路、吃水、上学、生态等最紧迫的民生难题。
为帮助布楞沟流域庄稼汉早日实现脱贫致富,2018年,东乡县官方、中国石化、甘肃省农科院三方立足改善民生,签订了《农业科技扶贫项目合作协议》,在布楞沟流域试验种植藜麦等特色农作物并获得成功。
“布楞沟流域海拔高、气候冷凉、干旱少雨、土壤瘠薄等条件是种植大宗粮食作物的最大瓶颈。”甘肃省农科院副院长贺春贵介绍说,当地却是种植藜麦的优势区域。
据了解,在推广种植藜麦等特色作物,上述三方通过优势有机结合,形成以“政府+央企+科研单位+合作社+农户”的产业扶贫模式。目前,东乡藜麦种植规模已达4500亩。2019年预计总产量达490吨。
“种植藜麦成本很低。”种植户马有素介绍说,藜麦种植户可免费获得优质种子、每亩500元补贴、全程免费技术指导并且统一收购成品。尝到种植藜麦“甜头”的马有素计划,来年将藜麦种植面积扩大到15亩,他要在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“大展身手”,开启“藜麦生活”。(完)
编辑: